王锡侯案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印行的《康熙字典》,是奉旨编纂的,而且以康熙年号命名,足见政府之重视。可是有个书呆子叫王锡侯的,竟敢批评《康熙字典》,说它收字太多,难以贯穿。他自己编刻了一部《字贯》,意思是说,这本书可以用字义把零散的字贯穿起来,正好弥补了《康熙字典》的不足。此案主犯的发落不说,还连累了两江总督,因查办不力受到降级的处分,江西的布政使、按察使(都相当于今副省长)受株连被革职治罪。其实,王锡侯写《字贯》是想贡献一己之见,想不到竟落得这样的下场。
王锡侯案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印行的《康熙字典》,是奉旨编纂的,而且以康熙年号命名,足见政府之重视。可是有个书呆子叫王锡侯的,竟敢批评《康熙字典》,说它收字太多,难以贯穿。他自己编刻了一部《字贯》,意思是说,这本书可以用字义把零散的字贯穿起来,正好弥补了《康熙字典》的不足。此案主犯的发落不说,还连累了两江总督,因查办不力受到降级的处分,江西的布政使、按察使(都相当于今副省长)受株连被革职治罪。其实,王锡侯写《字贯》是想贡献一己之见,想不到竟落得这样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