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件事儿。.g¨u`g_e?b.o?o·k?.,c_o?m.”
崇祯将目光看向了工部尚书范景文。
“范爱卿,在工部的记载中,有没有技术难度极高、兼具耐磨和防水特性的纸张?先不要考虑价格的问题!”
皇帝的问话直接将工部尚书范景文给整的有些措手不及。
因为上一息还是户部和刑部的事儿,这一下就转到了工部上面来。
技术难度高代表着难以仿制,难道皇帝又想搞什么新的东西?
但只是错愕了一下后便快速道:“回陛下,有两种,分别是唐代的硬黄纸和本朝的宣德贡笺(宣德纸的升级款)。
硬黄纸是以麻纸或楮皮纸为基底,用黄檗(一种乔木,含防虫成分)浸染成黄色,再涂布蜂蜡或透明胶质,形成防水层。
然后用光滑玉石反复碾压纸面,使其致密如皮革,耐磨性极强。
这种纸张工艺复杂,号称千年不腐,主要用于抄写佛经、官府重要文书,唐代《兰亭序》摹本多用此纸。
宣德贡笺以泾县青檀皮为主,掺入沙田稻草,纤维交织紧密,然后在纸浆中加入明矾和骨胶,成纸后遇水不晕墨,最后则是用砑光技术使纸面光滑如瓷,墨迹不易磨损。~比′奇`中^文?网. /免_费~阅!读^
整个过程下来,至少有百余道工序。
这种纸张主要是用于宫廷书画、圣旨、外交国书等等。
大明一朝所用的宣德纸就是从宣德贡笺的技艺中简化而来的。
工部记载,如果是正常的折叠,宣德贡笺至少可以承受两千次自然折叠还不会毁坏。”
我去……
崇祯心中猛地一震,实在是被两千次自然折叠不会损坏这个特性吓到了,太符合他接下来要干的事情了。
“民间能仿制吗?价格怎么样?”
“基本上不大可能。”
范景文略缩思索了几息:“硬黄纸所用的黄檗主要产于四川,唐朝时由官府控制其流通,虽然现在道路多了一些,可以外运了,
但涂蜡和砑光需专业作坊,民间难以模仿。
而宣德贡笺所用的主材料是青檀,青檀分布于大连蛇岛、北直隶、山西、陕西等地,
但只有安徽泾县的青檀皮才能造出遇水不晕墨的宣德贡笺,具体的原因工部也没有记载,我们猜测可能是跟当地气候和水土有很大的关系。?k!e~k`a+n/s\h?u~.·c¢o`m?
可以说只要控制了安徽泾县的青檀出口和种植,宣德贡笺民间就做不出来。
其次,宣德贡笺所用的胶矾配比是保密的,由内府督造,工匠需画押存档,绝对不允许外传。
如果两者选一个,那宣德贡笺无疑是所有纸张中民间最难以仿制的。
至于说价格,一平尺硬黄纸的造价在二十纹左右,市场溢价至少五十到百纹之间;
宣德贡笺一平尺的造价在七十五纹左右,臣说的价格都是内府督办的情况下,若是民间来做,这个价格至少要翻上三倍以上。
宣德贡笺没有在市场上流通,具体价格不知道,但民间有开出一平尺二两银子。”
“产量如何?”
“宣德贡笺自神宗之后因为各种原因缩减成小规模在生产,用于国书,现在的产量不好说。
但《宣宗实录》载:宣德五年(1430年)敕令‘岁造笺纸五千张,供内府之用’,按照这个说法平均每天在二十张左右,大概是四十到八十平尺之间,所需工匠五十人左右。
其次是受青檀树供应的影响,树龄三年以下的嫩皮过于细软,强度不足,成纸韧性较差,五年以上的树皮粗糙,纤维硬化,反而不利于加工。
只有三到五年之间的青檀皮纤维长度适中,柔韧性强,是制作宣德贡笺的最佳选择。”
“好!”
崇祯点了点头,起身走到一边的书案前,提笔在一张宣纸上开始书写着,众人虽然好奇,但这个时候也只能等着。
但从皇帝刚刚的问题中可以猜到皇帝估计又是想做一款类似大明汇票一样的东西。
只是一炷香的时间,崇祯就写完了,将宣纸递给了王承恩,让他举着对着众人。
“大明居民身份证!”
这七个字以列的形式出现在纸张的正中间,然后下面则是‘发证部院’和‘有效期限’两行字。
一列七个字出现在众人眼前,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