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宅

繁体版 简体版
小说宅 > 庶民崛起 > 第239章 父子俩的官职

第239章 父子俩的官职

酒过三巡,正题来了。

“状元郎,今日可有所得?”

张唐卿赶紧站起来,“今日才俊齐聚,那我就抛转引玉,请诸位大人斧正。”

“哈哈,我等终于能见识一番大宋文魁的风采,状元郎,快快写来。”

张唐卿整理了一下衣衫。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李迪大声说道:“好一个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仅此一句,便顶千句万句。”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道尽了科举的魅力。”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经典。”

王拱辰本来已经准备好了一首登科诗,听了张唐卿的登科诗后,果断的闭上了嘴巴。

晏殊皱着眉头说道:“为何我感觉这首诗还没完?总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

张唐卿额头上的汗哗的一下就下来了,这都能听出来?不是我不想写,而是没记住后面的词啊。

“阿弥陀佛,汪洙先生,别怪我,谁让我出生的比你早呢?”

李迪笑道:“无妨无妨,今日有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一句,老夫就满足了。”

众人纷纷点头应是。

琼林宴仅仅持续了不到一个时辰就结束了。

张唐卿陪着张桂山走出琼林苑时,已经华灯初上。

“唐卿,你准备去哪为官?”

“爹爹,过几日再说吧,至于去哪,我也不知道,您呢?您想回益都,还是想去江南?”

张桂山使劲搓了搓脸,“我也不知道啊,回益都不现实,没有两亲家主政一地的先例。”

“如果留京呢?”

“你打算留京吗?”

张唐卿说道:“按照以往的惯例,一甲几乎都是通判某府,但我肯定要升一升散官,如果再去通判某府,可能有点勉强,我感觉可能会效仿韩琦旧事。”

韩琦在中榜眼之前,已经荫官,中了榜眼,提了一级,先权知将作监,之后是权知青州府事,没有经过通判这一级。

至于张桂山,按照惯例,授予大理评事的正七品散官,到某县当知县事。

“是啊,咱爷俩要天各一方了。”

“爹爹,要不你回益都吧,我记得江归元大人已经在益都好几年了吧?”

“八年。”

“也到了该调离的时候了。”

“浑说,你老丈人还在青州府任职呢。”

“老丈人在青州府待不了几天了。”

张桂山忽然问道:“为何?”

张桂山对张唐卿的判断力非常信服,当年,他能从蛛丝马迹中嗅到王曾要被罢相,没想到仅仅一年的时间,王曾真的被罢了相。

“只是猜测而已,这样吧,我去做做工作,看看您能不能留京。”

张桂山想了会说道:“也好。”

果然没有出张唐卿所料,当张唐卿回到家后,李八女已经在张家等着了。

李八女拱了拱手,“状元郎,官家派我来问点事。”

张桂山见儿子有事,和李八女打了个招呼,进了后院。

“是不是我的差遣?”

“对,政事堂的意思,中大夫,集贤苑校理,权发遣军器监事或者知陕州。”

权发遣一词,是专门为资质达不到某一官位要求,而暂时管理的意思。

(注:军器监这个机构,普遍认为是熙宁六年,王安石变法时设立,之前,一直有三司管理兵器制造,骑驴为了小说效果,提前一下下哈,勿喷。)

“娘娘是什么意见?”

“娘娘偏向于权发遣军器监事,娘娘说,你杂学一道颇有建树,可在军器监位上待一年时间再做决定。”

“陛下的意思呢?”

“权知银州,但没有得到娘娘和政事堂的回应。”

张唐卿想了想,因为他本身有散官,如今中了状元,升一级无可厚非,如果骤然知陕州或知银州,张唐卿面临的非议会很大。

就像是韩琦,权知将作监几个月才去知青州,一样的道理。

银州地处边塞,将有大变局,何况,银州的防务由折家负责,如果把张唐卿送到银州,张唐卿可能会和折家起摩擦,对边塞地区的稳定不利。

要知道,当年黄河古堡渡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