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六用他的智慧和人格魅力,将这些看似一盘散沙的力量凝聚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抗日洪流。免费看书搜索: 拉小书网 laxsw.com
在他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抗日队伍加入到联合抗日的阵营中来,形成了更为强大的抗日力量。
最后导致抗联武装己经发展到了十万多人。
在编的抗联战士,就达到了三万多人。
在此之中,老六又玩起了曾经冀南军区的分兵模式。
组建成了一百多个县大队,一千多个区小队分散在东北各地。
随着抗日力量的不断壮大,王老六和他的战友们开始策划更大规模的反攻行动。
他们收集情报,制定战略,为彻底打败日军做着充分的准备。
随着根据地周边日军势力被大幅削弱,王老六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区域,决心联合各方更远的抗日力量,对日军展开全面战略反攻。
他深知,只有凝聚起所有爱国力量,不能局限于眼前,只有这样才能给予日军致命一击,彻底赢得抗战胜利。
王老六频繁派遣联络人员,携带详细的合作方案,奔赴更远的地方各个抗日根据地和武装组织。
每到一处,联络人员都耐心阐述联合抗日的重大意义,分享根据地的战斗经验与发展成果,诚邀各方携手共进。
联络的队伍都己经出关了,都和冀南军区开始联络上了。
在这个过程中,王老六也不断收到来自其他抗日力量的使者,大家齐聚一堂,共商大计。
其中,一支活跃在铁路沿线的抗日游击队引起了王老六的特别关注。
这支游击队擅长破坏日军的交通运输线,常常神出鬼没地袭击日军的列车,给日军的后勤补给造成了极大困扰。
王老六亲自与游击队队长会面,两人一拍即合。
他们商讨决定,在未来的反攻行动中,游击队继续发挥专长,破坏日军的铁路运输,阻止其兵力和物资的调动。
根据地的抗日联军和土匪们改编过来的新联军则从正面牵制日军主力,双方相互配合,形成战略联动。
为了实现更紧密的合作,王老六还组织了联合军事会议。
来自不同抗日力量的指挥官们汇聚在根据地的作战室。
巨大的地图上,各种颜色的标记代表着各方势力的分布和行动范围。
王老六站在地图前,详细讲解着联合反攻的初步计划:“我们计划分三个阶段展开行动。第一阶段,各部队同时对日军的小型据点和交通枢纽发动袭击,打乱他们的部署,吸引日军的注意力;第二阶段,集中优势兵力,对日军的重要据点进行攻坚,削弱他们的核心力量;第三阶段,乘胜追击,将日军彻底赶出我们的区域。”
指挥官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经过激烈的讨论和完善,一份全面而详细的联合反攻计划逐渐成型。
在计划实施前,王老六还组织了多次联合军事演练,让不同部队之间熟悉彼此的战术和配合方式,提高协同作战能力。
至于演习的目标,当然是鬼子了。
演练场上,各部队按照预定方案展开行动。
模拟战场上硝烟弥漫,枪炮声震耳欲聋。
王老六密切关注着演练的每一个环节,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
通过反复演练,部队之间的配合越来越默契,战士们的战斗技能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与此同时,王老六还积极协调各方的后勤保障工作。
后勤方面一首是老六的强项,绝对不允许在自己的部队因为后勤的方面而落后。
他组织成立了联合后勤指挥部,负责统筹物资的调配和运输。
根据地的百姓们也全力支持,他们加班加点地生产粮食、制作军装、筹备药品,为前线的战士们提供坚实的物质后盾。
在紧锣密鼓的筹备过程中,一个意外情况打乱了计划。
一支原本答应参与联合反攻的地方武装突然遭遇日军的大规模围剿,陷入了困境。
王老六得知消息后,毫不犹豫地决定派出援军,帮助他们解困。
他亲自挑选了一支精锐部队,迅速前往支援。
援军在王老六的带领下,日夜兼程,赶到了被围困的地方武装所在地。
他们利用熟悉的战术和灵活的行动,从日军的侧翼发起突然袭击。
日军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打得措手不及,包围圈出现了破绽。
地方武装趁机突围而出,与援军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