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新阁火车站被十一月的骄阳烘烤得滚烫,却比往常更添几分沸腾。-s?o,e¨o\.!i\n!f.o,
身着工装的云南工业人挤在铁轨两侧,深灰色的人海里此起彼伏地涌动着藏蓝、卡其色的身影。
粗粝的手掌反复摩挲着安全帽,布满油污的脸庞上,期待的笑意将眼角的皱纹都撑得发亮。
钢轨延伸向远方,与天际线交汇成一道银灰色的细线。
不知谁喊了声“来了”,人群瞬间屏息凝神,无数道目光顺着铁轨汇聚成灼热的浪潮。这不仅是一趟普通的货运列车,承载的更是云南工业突破瓶颈的希望——那些跨越万里从德国引进的水泥精磨设备,即将叩开现代化生产的大门。
铁轨震颤从脚底传来时,人群爆发出压抑许久的欢呼,欢呼声里,藏着多少个日夜的焦灼等待,又饱含着多少振兴实业的壮志豪情。
苏俊立在蒸腾的热浪里,嘴角挂着一丝苦笑。
眼前这台庞然大物裹着防锈油纸,裸露的铸铁部件在日光下泛着冷硬的光——不过是台蒸汽机驱动的研磨机,可他却像盼着救命稻草般将它从万里之外迎回来。
指腹无意识摩挲着腰间扳手,金属的凉意渗入掌心,提醒着他云南腹地连合格钢材都难以自给的窘迫现实。?x-q^k-s¨w?.\c^o′m′
安南海防水泥厂的涨价函还揣在怀里,三张褶皱的信纸叠成巴掌大的方块,每道折痕都像刻在他心上的刀。
从每吨十五块银元涨到十八块,如今连按期供货都成了奢望。
远处工地传来夯土声,新修的公路蜿蜒向山峦深处,厂房钢架正在烈日下闪烁银芒,成片的工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这些热火朝天的建设图景,此刻却像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没有稳定的水泥供应,一切都将成为泡影。
“维伦。”
苏俊的手掌重重落在研磨机的铸铁外壳上,震得指节发麻,
“设备到了,接下来全看你们和德国技师的本事。”
他眯起眼睛望着天边翻涌的云层,嘴角终于扬起真切的笑意,“我倒要看看,咱们这台洋机器,多久能吐出第一桶云南人自己的水泥。”
彭维伦摘下沾着机油的皮质手套,爽朗的笑声混着蒸汽机的轰鸣:
“苏先生放宽心!您大喜那天,厂里准能飘出第一缕水泥粉尘。”
他指了指站台角落堆叠的柏木圆桶,深褐色的桶身泛着树脂光泽,“这些特制木桶早就备好了,就等着灌装咱们的‘云南灰’。/3*8′看^书\网? `最?新_章?节/更?新*快/”
这话却让苏俊心头猛地一颤。婚期渐近,莫雨薇整日穿梭在布庄与瓷器铺之间,连枕套上的鸳鸯戏水的刺绣都要亲自盯着,常抱怨“恨不得生出三头六臂”。相比之下,水泥厂从零开始的设备安装、调试,谈何容易?
“当真能赶上?”苏俊的喉结滚动了一下,目光灼灼地盯着他和一群工人师傅们。
彭维伦将手套重重拍在研磨机外壳上,金属碰撞声清脆如响雷:
“我拿咱们华夏工人的信誉担保!”
他挺直的脊背绷出坚毅的线条,镜片后的蓝眼睛闪着誓要征服这片红土地的光。
苏俊摩挲着下巴沉吟片刻,忽然展眉笑道:“好!若真能如期投产,我定要在董事会上为你请个功——为你披红戴花!”
蒸腾的暑气里,银饰叮当作响。苗疆公主踏着碎步而来,身后跟着位金发碧眼的男子。他身着熨烫笔挺的工装,皮革工具包斜挎在肩,金属挂件随着步伐轻晃,折射出细碎的光。
“苏先生,这位是贝克工程师。”公主指尖轻点,语气带着藏不住的欣喜,“他亲自带队从柏林赶来,要为咱们的钢铁厂绘下蓝图。”
苏俊的瞳孔骤然发亮,满是老茧的手掌已伸了出去。两双手紧握的瞬间,仿佛能触到对方掌心传递的机械余温。“贝克先生,盼星星盼月亮,可把您盼来了!”他的声音混着远处火车的鸣笛,带着破釜沉舟的热望。
贝克推了推金丝眼镜,普鲁士蓝的眼眸闪过职业性的审视。他以日耳曼人特有的笔直站姿微微颔首,每个音节都像精密齿轮般咬合精准:“感谢信任。”话音落下时,他后腰的卷尺不经意滑落半寸,在阳光下划出一道期待的弧线。
贝克从工具包中取出一卷泛黄的羊皮图纸,摊开的瞬间,众人的目光被上面密密麻麻的德文标注与线条吸引。
图纸上,高炉林立如钢铁森林,铁轨纵横交错,运矿车沿着规划好的路线川流不息,蒸汽机车喷出的白烟仿佛已经穿透纸面,在现实中升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