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时期。
李世民望着苍穹,不禁感叹道:“若非扶苏自尽,汉朝也许根本就没有立足之地!始皇帝己为他准备好了一切。
相较于被视为暴君的始皇,在人们心中,他更像是一位理想的明君。
许多六国子民之所以忍耐着,就是等待着公子扶苏继位的一天。
可惜他们等不到那一天了!”
“的确如此!”旁边李靖亦叹口气道。
“他本有潜力治理天下,真是可惜……”
“这也是为何我不惜任何代价也要坐上这个位置的原因。
因为大唐这片土地是由我们亲手打拼出来的,要给百姓带来繁荣昌盛的生活,非我莫属。
虽说我发动玄武门之变名声不好听,但我用最小代价稳定了政局,我相信后代会明白我的初衷——因为我才是最适合做皇帝的人选!”
君子所想者乃民众福祉,小人则只顾自己利益。
实践证明:
李世民确实做到了这一点。
与其流更多的血、付出更大牺牲,或许其行动仍值得肯定。
毕竟,若没有他,大唐能否迎来盛世还真说不定。
就像曹老板、刘裕那样,虽然手段令人争议,但结果还是好的嘛。
对此,旁边几位大臣表示不解:
魏征:????
李靖:????
程咬金:????
还能这么解释,这么洗白吗?
但他们只能点头称是,不敢反驳。
唉!
这位帝王真是一点也不放过为自己辩解的机会啊!
……大明。
朱元璋抬头看着天上的扶苏。
不由得感叹道。
“可惜了大秦,可惜了一代帝王!”
“希望我的朱标,不要让我失望,我可要为他铺路呢!”
朱元璋心里默默想着。
比起打江山的他,第二代显然没有第一代那样威望高。
为了让第二代顺利上位,第一代往往要做很多很多事情。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开国帝王晚年被人说成昏庸的原因。
其实他们并不昏庸。
相反!
他们非常明白!
而朱元璋清楚,自己的太子朱标和公子扶苏一样出色。
如果他能够压住朝中的大臣还好。
要是压不住。
为了大明的江山,为了国家的安定。
他就不得不做一些事情了!
父母疼爱孩子,总会为他们长远打算!
然而!
他却不知道……
他的太子朱标和公子扶苏性格多么相似。
甚至最后的结果也差不多!
可能也是一种不甘心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