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器和张沂说。
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这何尝不是一种自信的表现呢!张沂对高非明的坦诚表示了自己的看法。
还是记者有水平,总结得好。我也许就适合和案件打交道了。
那不见得,你应该是一个很全面的人,只是干警察是专业,不,你是专家。沙器说。
专家?高非明呵呵一笑,对沙器调侃道,别误会,我可不是不尊重,只是好奇你对专家的定义。
沙器和张沂感兴趣地看着高非明。
专家嘛,不过是专注于某一领域的深耕者罢了。
沙器和张沂都笑了。
他们在休闲区的凉棚里坐下,龙经理亲自送来了带着凉气的冰镇西瓜。这东西解酒,多吃点。龙经理说着,看见一帮人又从餐厅出来,急忙说,财政局的领导,我过去打个招呼。说完便飞快跑过去。
当这个经理也不容易啊!沙器感叹道。
服务行业往往需要比其他行业付出更多的辛劳。而我们警察,也有着相似的付出,那便是要随时准备奉献自己的身心。高非明接过张沂递给他的纸巾,擦着手。
现在不是如何付出的问题,而是有没有岗位需要你付出,因此人们都很珍惜得到的岗位,这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我小的时候,总是要在老师的教育下,培养主人翁的精神,然而,自己并非真正的主人,又如何能培养出那种精神呢?如今,无需他人教导,他已然知晓如何为主人效力。沙器很感慨地说。
是。我记得小时候,总是听老师和大人们说,好好学习吧,到了21世纪就好了,仿佛21世纪就是美好的共产主义。那时,于我而言,21世纪恍若遥不可及的梦境。可谁想到,时间快得让你始料不及,我们就闯进了21世纪。张沂说话的时候,眼睛看着远方,眼睛里迷离着一种恍惚的情绪,像是跟大家说又像是自言自语。
你们小的时候是在哪里度过的。高非明问他们,眼睛却看着沙器。
沙器始终凝视着高非明,他习惯于注视与自己交谈之人。无论是作为倾听者还是交谈者,专注于对方,不仅体现了重视,更在于是否用心交流。这是他多年讲台生涯养成的习惯,一个目光散淡的老师,不是一个专心上课的老师。同样,一个目光游离的学生,也一定不会是一个专心听讲的好学生。当然,他在课堂上从不用“注意”等提示、警示语言来吸引学生,他坚信,凭借独特的教学方法和深厚的学识底蕴,其个人魅力足以让学生心驰神往,紧紧相随。而他,自从第一次和高非明见面,他就非常认真,他能够感觉到,高非明并不是一个一般意义上的警察,也许他的内涵比他本身和职业都更有吸引力,而张沂对高非明的莫名其妙的冷淡或排斥,不仅仅是因为对某人或某种职业的简单排斥,而是源于一种深层的心理机制——她在努力地抵抗着对方潜移默化地带给她的吸引。这种吸引与排斥的斗争,反映了人际吸引与排斥理论中的“秉性相吸”和“优势互补”原则,张沂可能在无意识中感受到了与高非明的相似性或互补性,这让她感到一种难以抗拒的吸引力,而她则在有意识地抗拒这种感觉。可是,对方的吸引力又是那么巨大和无处不在。只是他并不知道他们之间的吸引力是从什么时间和什么地方开始,也许一个是猎手,一个是要捕捉猎手风采的人,在追赶的过程中,第三者很容易被目标所迷惑、吸引、感动以至于崇拜。
沙器平静地说:我更小的时候,我不知道。我只记得我10岁那年,我被一个人送到了孤儿院。沙器的眼睛一直没有离开高非明的眼睛,他看到了高非明在期待着他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