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宅

繁体版 简体版
小说宅 > 和珅:二号人物 > 第45章完结

第45章完结

正是因为如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反对乾隆皇帝“下江南”的声音愈演愈烈。′2-八\看·书`惘! -耕.薪?最,筷·尤其是到了乾隆皇帝第六次“下江南”之前。

当然,此时的和珅是非常清楚乾隆皇帝的心思的。乾隆皇帝是极想出去走走看看,考察一下自己御宇这么多年来天下百姓的生活的,但是又怕被人冠以贪图享乐、挥霍无度的恶名。和珅便想出了一个主意为乾隆皇帝排忧解难。他向乾隆皇帝担保,说江南各地物产丰盛,官员和富商们久沐圣恩,早就一心图报。若乾隆皇帝南巡,一应费用,江南的官员和富商们都愿捐献,可以不必动用国库。这样一来,那些说乾隆皇帝享乐的人就无话可说了。乾隆皇帝听了大喜,他当即决定令和珅全权安排南巡事宜,御驾即刻启程。

和珅接到圣旨,向江南各地发出通知,言明皇上要巡视江南,各地官商要悉心准备,鼓励商人捐钱捐物,作为皇上南巡之需。虽然公文中没有强求的意思,可是,此事既是皇上南巡,又是和珅的主意,官员们若是还想坐稳自己的位子,谁敢怠慢,纷纷不惜国本大兴土木,就怕让皇上不满意。?萝?拉¢暁,说` -首`发!有的人还想趁这一机会讨好皇上,以谋得升迁。他们又怎会甘心掏自己的腰包呢?弄到最后,各种负担还是转嫁到了百姓头上,百姓们被迫出工、出钱,疏通运河,建造行宫,修葺龙舟,将江南装扮得一派亮丽,在这亮丽下面却不知有多少百姓的哀叹。

乾隆皇帝南巡开始的时候,他对一切都感到满意。他心中不禁感叹,大清国在自己的统治下实在是好不气派,比起圣祖康熙来也毫不逊色。

在和珅的精心安排下,乾隆皇帝几乎没动用国库一分一毫就顺利、满意地完成了南巡,还到曲阜祭拜了孔府、孔庙和孔林,向天下人表明他尊师重道的仁德。

乾隆皇帝将江南百姓的民脂民膏都当成了和珅的功劳,他还看到了和珅理财的天赋,任命和珅为户部尚书,把整个大清国的财政管理权都交到了和珅手中。

乾隆皇帝愈是明令节俭,深深揣摩透了他心思的和珅就愈发加紧催官员捐贡进献,这样一方面可以让人觉得乾隆皇帝清明仁政,另一方面又足以满足乾隆皇帝的虚荣奢侈。\卡_卡/暁~税/徃? ?首~发,

但是,随后的乾隆皇帝也了解到,这许多花费,朝廷虽然不向民间征派,却交由商人承办。这些商人,多是两淮盐商。他们为讨好皇帝,不惜巨额花费,有的建造行宫,有的修桥铺路,有的购置珍奇宝玩,有的采买山珍海味,有的请来戏班,排演各种吉庆大戏。有的仅仅承办一次差务,就耗费白银10万两。商人大把花钱,乾隆皇帝乐得享受;乾隆皇帝赏赐官衔,商人得到实惠,变相卖官鬻爵,双方“皆大欢喜”。浮夸风愈演愈烈,造成国库空虚。南巡之外,乾隆皇帝还曾先后五次游幸五台山,四次东巡谒陵。至于热河避暑、木兰行围,更是每年的常例。乾隆皇帝可称为历史上最能游乐的皇帝。隋炀帝以游乐而致亡国,乾隆皇帝亦在连年欢庆“盛典”的一片颂声中,令清朝的国力日益虚耗了。

日后的乾隆皇帝对此也很了解,他在最后一次南巡后所写的御制《南巡记》里,既讲述了“西师”、“南巡”两件大事成功的原因,又明确指出,不具备君主之“无欲”、扈驾人员之“守法”、官员之“奉公”、民人之“瞻觐亲切”这四个条件,不可言南巡。过了十几年,他对南巡的劳民伤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军机章京吴熊光说:“朕临御六十年,并无失德,唯六次南巡,劳民伤财,作无益,害有益,将来皇帝南巡,而汝不阻止,必无以对朕。”

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乾隆皇帝以后的清代皇帝,再也没人仿效过。因为后来的清朝国库已经承担不起了。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留给人们的是一个“康乾盛世”的奢华美景,此后,大清王朝开始一步步地走向衰落。

为皇上服务,让皇上满意

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并使之无人能敌之外,和珅还利用一切机会,做好一些乾隆皇帝临时差遣的兼职工作并尽量使之尽善尽美。他知道,这是自己博得乾隆皇帝垂青的第六项基本条件。能够典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