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宅

繁体版 简体版
小说宅 > 绝版恭亲王 > 第25章完结

第25章完结

战的偏激舆论占了上风,错过了外交解决的最佳时机,终至尚未准备就绪的陆海军一败涂地,“十数年之教育,数千万之海军,覆于一旦,不得已割地求和”,列强趁机掀起瓜分浪潮,“德据胶澳,俄租旅大,英索威海、九龙,法貰广州湾,此后相率效尤,不知何所底止?”

客观地说,将甲午战争的失败,只归罪于翁同龢一人,与只归罪于李鸿章一人一样,都是过度之责。但是,翁同龢这类将自己的“名声”、“羽毛”看得重于国家利益的“清流”,的确对李鸿章这类“干活的人”造成了巨大的掣肘。李鸿章曾经激烈指责“言官制度最足坏事”,“当此等艰难盘错之际,动辄得咎,当事者本不敢轻言建树,但责任所在,势不能安坐待毙。苦心孤诣,始寻得一条线路,稍有几分希望,千盘百折,甫将集事,言者乃认为得间,则群起而让之。朝廷以言路所在,有不能不示加容纳。往往半途中梗,势必至于一事不办而后已。大臣皆安位取容,苟求无事,国家前途,宁复有进步之可冀?”

甲午战前十多年,日本侵略琉球和台湾,李鸿章就向中央发出了警报,应将日本作为中国国防的主要假想敌。但翁同龢为了政争的需要,死死捂着钱袋子,导致北洋海军多年未进行军备更新,却又逼着李鸿章与日本决战。甲午战败后,日本方面指定只和李鸿章进行和谈,中央在商议时,翁同龢明知不割地不可,但为了爱惜自己的名声,坚决要求绝不可割地,实际上是想洗清自己。李鸿章也急了,干脆表示自己没这本事,还是请翁师傅亲自去趟日本,这才令翁同龢改口。从个人政治品格上来说,李鸿章远比翁同龢要坦荡磊落许多,更有担待,更有责任感,更勇于任事。从后世我们所能看到的史料来看,李鸿章未必是个“真小人”,而翁同龢却绝对可称是个“伪君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