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清帝国的腐朽,西华德在这次访问中有了切身的体会。?求-书¨帮~ \冕.肺+粤~渎`10月18日他在上海登陆时,就有幸看到了中国官员的招摇过市,鸣锣开道,随从如云,还奇怪地“举着各种颜色的伞”。西华德当场就对助手们评论道:“这就是帝国腐败的证据……一个国家,就如同一个人,(不可)总是惦记着过去的荣耀,尤其是在已经无能去发扬光大时。”
总理衙门欢迎宴会上,尽管《纽约时报》不厌其烦地报道了鱼翅、燕窝等菜谱,来证明西华德在中国受到的崇高礼遇,但那150道精美菜肴、长达4个多小时的吃喝以及中国官员们使劲干杯拼酒却回避公事的热情,令他头疼不已。
在西华德与恭亲王见面前,他曾经花了数天时间游览长城,在长城脚下,他和美军将领们大发感慨:为什么这么伟大的建筑,最终无法阻止这个天朝帝国的衰亡与堕落?
第二十章 谁可托福
【 美国总统格兰特告诉李鸿章:“我甚盼中国自强。”他的助手杨格将军也说:“中国若不自强,外人必易生心欺侮。*咸.鱼\看\书\ `更¢歆+罪?全+……中国之大害,在弱之一字,我心甚敬爱中国,实盼望中国用好法,除弊兴利,勉力自强,成为天下第一大国,谁能侮之?”】
纽约河滨路周围都戒严了,8万多人拥挤在道路的两侧。
清晨6点左右,12辆装饰华丽的马车在警察和军队的护卫下,进入了尚未完工的格兰特陵园。大清国特使李鸿章坐在第二辆马车上,向欢迎的人群频频招手致意。在曙光的映照下,李鸿章身上的黄马褂格外灿烂。
这是1896年8月30日,星期天。
随着凄婉的军号声响起,8位来自美国陆军第十三师的仪仗队员,向李鸿章和中国贵宾们行持枪礼。李鸿章缓缓地走向巨大的格兰特铁制灵枢,随从们放上了月桂树枝扎成的花圈,李鸿章肃立默哀。然后,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他沉痛地对着棺木说道:“别了,我的兄弟!”
《纽约时报》在次日的报道中说,李鸿章的这句特殊悼词,“非常令人感动”,“他的思绪回到17年前与将军亲切会晤的场面,当时他们相谈融洽,因为他与将军一样都曾为了拯救祖国而久历沙场”。`微?趣_小^税^旺* +哽/辛/嶵/全~
《纽约时报》没有注意到的是,17年前,李鸿章与到访的格兰特总统多次密谈,请求格兰特充当特使,调解中日因琉球群岛主权发生的争执。自那次事件后,格兰特就被大清国政府和人民当做了仗义的朋友。
而这一切,都是恭亲王的运筹帷幄。
总统访大清
格兰特访问中国,是在1879年的初夏。当时,他刚结束了第二任总统任期,开始了为期两年的世界大环游,从暹罗(泰国)进入了中国境内,先后访问了广东、上海、天津,而后在6月3日到达北京。
这是第一位访问中国的西方国家元首,也是继9年前美国前国务卿西华德访问中国后,到访中国的第二位美国国家领导人。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的大清“总理”、48岁的恭亲王奕訢十分重视,在格兰特抵达北京后不到两小时,恭亲王就派人前往其下榻的美国公使馆问候。
次日(6月4日)下午2点半,格兰特总统一行离开了东交民巷的美国公使馆,在中国军队的护卫下,前往总理衙门。这天非常炎热,气温足有101华氏度(38.3摄氏度),中国首都的道路上尘土漫天、垃圾遍地,十分肮脏。
恭亲王早已率领官员们。迎候在衙门口。在欢迎的礼炮声中,恭亲王走向前来,与格兰特寒暄见礼,美国驻华代理公使何天爵担任翻译。宾主相携着走进一间宽敞但十分简朴的会议室,桌上已经布满了精美的冷盘佳肴。
恭亲王请格兰特坐在他左侧的贵宾位置上,两国随从们一一按级别入座。恭亲王便开始向美国客人一一分发他的红色大名片,何天爵陪同在旁,向他逐个介绍美国代表团成员,恭亲王与每人都亲切握手。当介绍到身穿军服的格兰特总统之子格兰特上校时,恭亲王停了下来,亲切地询问他的军衔及军装上各种饰品的含义,还问了他的年龄、婚否、有无孩子,当他得知格兰特上校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