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 年 9—10 月):中国军队在长沙地区抗击日军第 二次进攻的防御战役。~x/w+b!b′o¢o?k_..c/o`m,1941 年 9 月上旬,日军调集 4 个师团另 4 个支队,以 两个飞行团和 1 个分遣支舰队协同,共 12(一说 15)万亲人,由第十一军司 令官阿南惟几指挥,从湘北岳阳向长沙地区再次大举进攻。中国第九战区以 14 个军约 27 万人抗击。9 月 7 日,日军先以一部突击大云山,掩蔽主力在新 墙河北岸展开。18 日拂晓,日军主力强渡新墙河,并以一部经洞庭湖进攻青 山、芦林谭协同。中国守军退至泪罗江南岸,并组织兵力向日军侧背反击, 但因作战电令被日军破译而失利。28 日,日军攻占长沙,并于 29 日一度突 入株洲。但日军由于在较狭正面纵深突破,不断受中国军队侧击威胁,遂于 10 月 1 日撤退,至 8 日双方恢复原有态势。此战中国军队伤亡和失踪约 10 万人,日军伤亡约 2 万亲人。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 年 12 月—1942 年 1 月) 中国军队抗击日军对长沙第三次进攻的防御战役。¨c*h*a`n/g~k`a¨n`s~h-u·.?c¨o,m,1941 年 12 月太平洋战争 爆发后,中国为支援英、美,准备出击广州和向广西、云南机动,策应香港、 缅甸英军。日第十一军为牵制中国军队,纠集 3 个师团另 1 个旅团共 7(一 说 12)万余人,由阿南惟几指挥,于 12 月 24 日第三次进攻长沙。
中国第九战区投入 14 个军共 37 个师约 30 余万人,采取“后退决战”、 “争取外翼”的方针,伺机在长沙附近围歼日军。日军两路先后强渡汨罗江 和浏阳河,于 1942 年 1 月初进抵长沙市郊,与中国守军展开激烈争夺。此时, 部署于长沙外围的中国军队 9 个军逐步向长沙合围。日军被迫于 1 月 5 日凌 晨开始后撤。中国军队实施追击。16 日,日军退回新墙河以北,双方恢复原 有态势。此战日军遭受重大打击,伤亡约 5.6 万人。
长城抗战 中国军队在长城各口抵御日军进攻的战役。1933 年 3 月 4 日军侵占承德后,即进抵长城各口,驻守长城一线的中国守军在全国抗日热 潮推动下,奋起抵抗。_天-禧′小_说?蛧· ′埂,新`最′筷·从 3 月 9 日起,第二十九军在喜峰口、罗文裕一线与 进犯日军血战,予敌重创。第十七军在古北口至南夭门一线,第三十二军和 第五十九军在冷口、怀柔等地,也进行了英勇的抵抗。第二十五师师长*关麟 征率部在古北口与日军激战 3 昼夜。长城内外的民众电积极参战。日军久攻 不下,于 4 月 1 日改攻滦东,侵占沙河寨、石门寨;接着又增兵再攻长城各 口。中国守军未获增援,被迫于 4 月 11 日放弃冷口,13 日撤出喜峰口、南 天门,同时滦河以东守军也向滦河以西撤退。长城抗战遂告失败。
长衡战役 也称“湖南战役”。1944 年日军按*一号作战计划发动的* 豫湘桂战役第二阶段第一期的作战。*豫中战役结束后,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 令官畑俊六将前进指挥所移驻武汉,集结第十一军 8 个师团于岳阳一带。5 月 27 日,日军第一线 5 个师团分 3 路发起进攻。中国*第九战区按*长沙会战 经验,仍以一部阻滞消耗日军,置主力于后方伺机反击,但 6 月上旬两度反 击失利。6 月 18 日,日车攻占长沙,继续南击衡阳。中国守军在中、美空军 支援下进行*衡阳保卫战,血战 47 天,两度力挫日军猛攻。8 月上旬日军第 三次猛攻突入城内巷战,中国第十军军长方先觉下令停止抵抗,于 8 日率所 部各师长向日军投降,衡阳陷落。此役日军伤亡 6 万亲人、损失飞机 120 余 架,中国军队伤亡 9 万余人。
长乐村战斗 八路军*晋东南反九路围攻的主要战斗。1938 年 4 月初, 日军 3 万亲人向晋东南抗日根据地发起围攻。4 月 16 日,八路军第一二九师 主力抓住战机,以急袭手段在涉县武乡以东长乐村地区夹击日军第一○八师 团第一一七联队,并抗击自辽县驰援的日军第一○五联队。此战毙伤日军 2200 余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八路军伤亡 800 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