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宝珊(1894—1968)中国将领。-优*品~暁?说^徃′ ·埂,辛^最!快¨原名邓瑜。将弁学堂毕业。曾任国民 联军驻陕副总司令。1932 年后,应杨虎城之邀,任西安绥靖公署驻甘肃行署 主任、新编第一军军长。1936 年投中将衔。西安事变时,支持张学良、杨虎 城抗日救国八项主张。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二十一军团军团长、晋陕绥边 区总司令。赞同中国共产党倡寻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曾数次访问延安, 与陕甘宁边区建立良好睦邻关系,被毛泽东誉为“支撑北线,保护边区”。 1945 年 6 月任第十二战区副司令长官。抗战胜利后,坚持反对内战的立场。 后任华北“剿总”副总司令,为北平(今北京)的和平解放作出贡献。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甘肃省省长、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副主席、全 国政协常委。
邓振询(1904—1943)中国新四军苏南军政委员会书记。字仲铭。1929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 年参加长征,北上抗日。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共 江西省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d.n\s+g/o^m~.~n*e?t~1938 年 1 月赴龙岩,协助邓子恢组建新四军第 二支队。翌年起,历任中共皖南特委书记、中共苏皖区委书记、新四军苏南 军政委员会书记、苏南行政公署副主任。1940 年冬,领导苏南抗日军民反击 日伪军的“扫荡”,收复茅山、江句地区,巩固和发展了苏南抗日根据地。 1943 年 8 月 3 日,遭敌突然袭击,在突围战斗中牺牲。
邓铁梅(1892—1934)中国将领。原名古儒。辽宁本溪县警察教练所结 业。曾任牡丹江警察分署署长。九·一八事变后,在凤城组织东北民众自卫 军,任司令。同年 11 月,率部攻打凤城县城,全歼日军守敌。后转战辽东半 岛,在丹东、凤城、岫岩、庄河一带开展抗日斗争,共进行大小战斗近百次, 队伍发展到 1.5 万亲人。1932 年 8 月,处死日军来凤城诱降的代表,9 月粉 碎了日军对自卫军根据地的大“扫荡”。1934 年 5 月 30 日,在岫岩县张家 堡因叛徒出卖被捕。在狱中坚贞不屈,同年 9 月 28 日在奉天伪陆军监狱被杀 害。¢w′o,d!e*s¨h^u-c′h¢e.n`g?._c?o?m′
邓锡侯(1888—1964)中国将领。字晋康。保定军校毕业。曾任四川省 省长,国民政府军第二十八、第四十五军军长。1936 年升为中将。次年授中 将加上将衔。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二预备军副司令长官、第四军团军团长, 开赴山西抗日前线。不久任第二十二集团军总司令。所部第一二二师死守滕 县,为第五战区调兵取得台儿庄大捷争取了时间。后历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 重庆行营副主任、川康绥靖公署主任、中央军饺校务委员。抗战胜利后,任 四川省政府主席、川陕甘绥靖公署主任、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1947 年 升为二级上将。1949 年 12 月 9 日与*刘文辉等在彭县通电起义。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后,历任四川省副省长、国防委员会委员、民革中央委员。
邓颖超(1904—1992)中国妇女运动领导人之一。周恩来夫人。1925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中央妇委书记。1934 年参加长征。抗日战争爆 发后,先后在武汉、重庆等地从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发动妇女参加抗 战,组织战时儿童保育会抢救战地儿童。历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中共中央 长江局妇委委员、南方局委员兼妇委书记,坚持团结抗战、反对投降分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共中央纪委第二 书记、全国政协主席。
双叉冲击(Two-ProngedCounter-Offensive)1943 年盟军在太平洋战场 实施的对日战略反攻方向。中途岛海战和瓜达尔卡纳尔岛争夺战后,盟军准 备在太平洋战场实施战略反攻,但高级将领中对反攻路线意见不一。麦克阿 瑟主张沿西南太平洋,从新几内亚到菲律宾的路线;以尼米兹为首的海军将 领则主张取中太平洋路线。1943 年 5 月美英华盛顿会议决定,两路并进最终 汇合于菲律宾,故称“双又冲击&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