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派遣军 日本侵华陆军在武汉地区作战的战略战役军团。¨三*8·墈?书_枉~ +埂+辛·嶵!哙?1938 年 2 月 14 日,日本大本营决定在*华中方面军基础上组建。*畑俊六任司令官,河 边正三任参谋长。司令部设于南京。下辖 6 个师团另 1 个旅团(天谷支队) 以及第三飞行团。后又编入在台湾整训的波田支队,1938 年 8—11 月,实施 攻占武汉的作战。1939 年 9 月 23 日撤销。
华北方面军 日本侵华陆军在华北地区作战的战略战役军团。1937 年 8 月 31 日日本参谋本部为进一步扩大侵华战争,在 *中国驻屯军基础上组建。* 寺内寿一任司令官,冈部直三郎为参谋长。司令部设北平(今北京)。下辖 第一、第二军,另两个师团、中国驻屯混成旅团、临时航空兵团和特种部队。 后多次调整战斗序列,至 1945 年 8 月时下辖第一、第十二、第四十三军和驻 蒙军等。司令官继寺内寿一后为杉山元(1939 年 1 月起)、多田骏(1939 年 9 月起)、冈村宁次(1941 年 7 月起)、冈部直三郎(1944 年 8 月起)、 下村定(1944 年 11 月至战败)。*比′奇′中¨文-网, !更`辛^罪.快,曾实施太原会战、徐州会战,在台儿庄战 役和百团大战中遭受打击。以后又曾进行中原会战(1941 年 5—6 月)和打 通平汉线作战(1944 年 4—5 月)。1939—1943 年每年均进行治安肃正和大 规模“扫荡”作战,实行*三光政策,残杀中国人民。日本战败后向中国政府 投降。
华北驻屯军 日本驻中国华北地区侵略军的习称。
华南方面军 日本侵华陆军在华南地区作战的战略战役军团。1940 年 2 月 9 日,大本营撤销第二十一军战斗序列,在其基础上成立,编入*中国派遣 军战斗序列。同年 7 月调归大本营直辖。司令官为安藤利吉(同年 10 月起为 后宫淳),参谋长为根本博(后为栗林忠道少将),司令部设广州。辖 4 个 师团、1 个独立飞行队。以后又编入 2 个师团和 1 个旅团。1940 年 9 月 5 日 编成印度支那派遣军,在其辖下入侵印度支那北部。1941 年 7 月 5 日,大本 营为适应发动太平洋战争的需要而撤销,所辖部队除留下 3 个师团编成第二 十三军驻守华南外,调入*南方军。~咸~鱼/看\书^ +冕+费·岳^黩*
华盛顿体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协约国列强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建立 的帝国主义体系,作为对*凡尔赛体系的补充,共同构成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 世界格局。它由在华盛顿会议(1921 年 11 月—1922 年 2 月)上签署的*《四 国条约》、*《九国公约》和*《华盛顿限制海军军备条约》组成,确立了美 国占优势的帝国主义列强瓜分和统治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的格局,但帝国主义 各国,特别是美、日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并未消除,最终爆发太平洋战争。
华北自治运动 日本为侵占华北而策动的一系列以“自治”为名的事 件。1935 年 10 月,在日军实际控制冀、察两省后,通过《鼓励华北自主案》, 加紧策动中国的河北、山东、山西、察哈尔、绥远 5 省“自治运动”。10 月 下旬日军首先策动*香河事件,随即又煽起河北安次、庆云、曲阳数十县所谓 的“自治运动”。11 月 24 日汉奸*殷汝耕宣告冀东停战区“自治独立”,随 后成立*冀东防共自治政府,使冀东 22 个县脱离中国政府统治。与此同时, 日本先后对北洋军阀余孽孙传芳、张敬尧、吴佩孚和地方实力派阎锡山等进 行策反,并不断威胁平津卫戌司令兼北平(令北京)市市长、冀察政务委员 会委员长兼河北省政府主席宋哲元宣布“华北自治”。11 月 26 日中国国民 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被迫撤销。12 月 18 日蒋介石政府不顾全国人民的 强烈反对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满足了日本侵略者实现“华北特殊化”的要 求。
华尔华尔事件 意大利武装进犯埃塞俄比亚的事件。34 年 12 月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