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启一听,觉得也有道理,也就罢手了。_删′8*墈+书~罔¢ ,免~费·越\读¨可见酷吏的残酷无情,在他们心中根本没有感情这种东西,女人在他们眼里就像工具。刘启当时为什么不恨他拒绝救自己的姬妾,这点倒很奇怪,可能是因为郅都确实是为他考虑的缘故。
这次贾姬倒比较幸运,野猪进去并没有把她吃了。但郅都的表现让窦太后很满意,特意召见郅都,赏赐给他一百万钱;刘启也同时赏了郅都一百万,而且对他更加另眼相看。
我感觉,对于窦太后这种早年也很可怜,但后来一直浸淫享受着专制皇权的老太婆来说,早就患上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认同了这种把妇女视为玩物的丧尽天良的价值观念。她就不会想想,如果自己当年年轻的时候,也碰到这么一件破事,而另有一个像郅都这样的酷吏不但对自己见死不救,还振振有辞地说出这么一番无耻的大道理,把自己的生命视为草芥,她会不会也心生感激。专制制度真像一间充满了鲍鱼的屋子,谁要在里面坐久了,就会觉得这种鲍鱼之臭香如芝兰。
郅都对自己的家人也确实是毫无感情的,他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本人已经背弃了亲戚侍候皇帝,就想一心一意地奉公尽职,死亦不悔,老婆孩子我都懒得管。~秒?蟑,截^暁-说′旺? .醉?芯\璋^結?耕~歆?哙?”可见这家伙确实很变态,如此凶猛又忠实的恶狗,皇帝怎么能不喜欢呢?但是反过来说,连自己的家人都不爱的人,又怎么能让主子真正放心呢?那些独裁者津津乐道的也是“求忠臣于孝子之家”的嘛,《孝敬》里的告诫也是“资于事父以事君”的嘛。酷吏大多没有好下场,是不是跟他们对家人的冷血也有关系,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当时像郅都这样的人还真是所在多有,司马迁在青年的时候,也号称“戴盆何以望天”,表明一心不能两用,这辈子自己一百多斤就献给皇帝了。可是没想到皇帝真的老实不客气地摘了他的睾丸,让他登时如梦初醒,意识到了主子的刻薄寡恩,自己的忠心实在不值得。
总之郅都在当了几年外任之后,很快升任为中尉,掌管北军兵马,从此愈发猖狂,见了丞相都敢分庭抗礼,达官贵人们也非常怕他,称他为“苍鹰”。/r+u\w!e+n¢.·n+e,t′
但是他没想到自己终于会死在当初赏识他的窦太后手里。
当刘荣被征召回长安接受讯问的时候,从国都江陵北门出发,刚上车,车轴就卡查一声断了。围观的江陵父老看他可怜的样子,心里很难过,都偷偷流涕说:“这是不祥之兆啊,看来我们的王是回不来了。”果然,刘荣一到长安,就被遣送到中尉府接受诘问。郅都老实不客气地把刘荣关进监狱,而且管制非常严厉。刘荣要求给他纸笔,以便能写封书信向皇帝道歉,郅都竟然禁止吏卒给他。最后还是刘荣原来的太傅窦婴偷偷把纸笔给刘荣送来,刘荣似乎也知道自己的处境,给老爸皇帝写完信后,当即绝望自杀。
汉朝管理司法的部门虽然是廷尉府,但各个官府都有自己的监狱,职能不大明确。案件让谁来调查,都看皇帝的意志,刘荣被发到中尉去审理,恐怕就是刘启的意见,至少得到了刘启的默许,幕后的黑手则很可能是那个刚被立为皇后的王夫人,否则像郅都这样的恶狗,估计也不敢这样对待前皇太子。
刘荣自杀的消息传到了窦太后手里,窦太后又惊又怒,这个狗奴才实在太嚣张了,你侵辱列侯们倒也罢了,竟然连皇子都逼得自杀,这他妈还有天理吗?而且这时窦太后肯定也比较同情刘荣,刘荣被废的时候,窦太后本来还以为自己的儿子梁王刘武有机会,没想到空高兴一场,让王夫人及其儿子白白拣了便宜,心里肯定有气,现在郅都撞到她的枪口上,只能怪他自己倒霉。窦太后当即命令人罗织郅都的罪状,搞得郅都很快被免了官职。刘启倒是一如既往赏识郅都,为了让他免遭窦太后的毒手,又偷偷派他去当雁门太守,不需要到皇宫谢恩,直接从家乡去上任,免得落到皇太后手中。这家伙还真有一套,到任后,拿出酷吏的精神来守护边疆,竟然搞得匈奴人也对他很忌惮,后来匈奴人搞了个反间计,郅都又被下狱。刘启还是想赦免他,感叹说:“郅都可是个忠臣啊!”窦太后却旧事重提,怒道:“难道临江王就不是忠臣了吗?”刘启无奈,只好下令将郅都腰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