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宅

繁体版 简体版
小说宅 > 康熙来了 : 纪连海辣说康熙帝 > 默认卷(ZC) 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默认卷(ZC) 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一)大明与朝鲜的关系——万历朝鲜之役

朝鲜原来一直是明朝的属国,自14世纪末建立李氏王朝以来,与明朝的关系密切,被纳入明朝全辽战略的体系之中。因此朝鲜对于控制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势力,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1592年,日本的丰臣秀吉率兵侵犯朝鲜,明朝出兵协助朝鲜。

这场战争,在中国的史书中被称为万历朝鲜之役;在朝鲜和韩国的史书中被称为“壬辰卫国战争”;而在日本的史书中,则把这场战役分为两次战争,分别叫作“文禄之役”和“庆长之役”。

整个战争从1592年开始至1598年结束,历时7年。这场战争,明朝前后用兵数十万,费银近800万两,历经战与和的反复,前后用了7年的时间,最终异常艰苦地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日本军队被全部赶出了朝鲜。

这场战争,使朝鲜与明朝的关系进一步密切。努尔哈赤势力兴起后,明朝在随后的萨尔浒等战役中,就曾征发朝鲜军队助战。

在努尔哈赤的后金势力进入辽河以东地区并向西辽河地区扩展时,朝鲜的存在就成为他们的后顾之忧。因此,控制朝鲜或征服朝鲜,就成为后金对明作战总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皇太极在战略上是先征服蒙古,再征服朝鲜,最后用全力进攻明朝。

(二)后金第一次出征朝鲜:从大举进攻到“平壤之盟”

1627年春,皇太极为了缓解进攻明朝时的后顾之忧,准备用武力来迫使朝鲜就范。他派大贝勒阿敏和济尔哈朗、阿济格、杜度、岳托、硕托等率大军进攻朝鲜。朝鲜方面防御很差,后金进兵甚速,不足半月时间,就攻陷了平壤。朝鲜国王李倧抵抗不利,率王妃、子女逃避江华岛,派遣使者向金军求和。

两个月后,阿敏派代表到江华岛,与李倧举行盟誓,并违反纪律,命令八旗将士分路掠夺三日,获大批财物人畜后退出朝鲜。

皇太极此次用兵朝鲜的军事目的,是想给朝鲜势力以打击,迫使朝鲜不敢轻易出兵骚扰金兵的后方;其政治目的主要企图以武力迫使朝鲜切断与明朝的关系,使其在金明交战中能倾向后金,或保持中立;在经济上想因粮于朝鲜,以解后金大饥馑造成的燃眉之急。而朝鲜方面,则幻想在金兵入侵时,能得到明朝的援助,虽然战败,仍不愿就此屈服。同时,后金在当时主要的进攻目标是明朝,想用全力争夺辽东地区,实际上不可能倾全力于朝鲜,和议既成,就急速回师。

所以此次进军朝鲜,并未达到皇太极预期的目的,“平壤之盟”的性质是一种“兄弟之盟”。朝鲜对于议和条件,事后没有完全履行,对金国采取一种敷衍的态度,仍然与明朝保持君臣关系,以物资和船只等支持明朝对金的军事行动,而且更积极备战,对金国要求遣还逃人一事,也尽量推托不办。

对于金国要求朝鲜与明朝断绝关系一事,朝鲜国王李倧公然向皇太极表示:“贵国既欲议和息兵,甚为美意,故孤亦喜而许之。但念敝邦之于明朝,君臣分义甚重,若贵国要我负明,则宁以国毙,断不敢从!”

(三)后金第二次出征朝鲜的开始

1635年,后金取得了征服漠南蒙古的胜利之后,皇太极从内部也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但后金与朝鲜的“兄弟之盟”却趋于决裂。朝鲜国王李倧拒绝派遣质子,不接待使臣,不派人为皇太极称帝“劝进”。这进一步激化了后金与朝鲜的矛盾。朝鲜积极备战,并请求明朝援助。

1636年12月,皇太极改元称帝后,亲率大军渡江,攻陷义州,势如破竹。另一路军进入平壤,直抵王京城下,朝鲜国王李倧逃至南汉山城,固守待援,被清兵包围。朝鲜援兵几次来解围都被击溃,汉城陷落。

1637年1月,皇太极对李倧发出通牒,责令投降。李倧在内外援绝的情况下出降。此次李倧投降,清朝给予的条款与十年前的“平壤之盟”条款,性质已完全不同。“平壤之盟”虽然也是战败国与战胜国所定的屈辱条约,但毕竟是一种所谓“兄弟之盟”,稍存一些对等的意义。此次所议条款,完全把朝鲜降为清朝属国的地位,是一种所谓“君臣之盟”。所定条款,是由清朝一方提出的,要求朝鲜一方承认,作为“永定规则”。

朝鲜国王李倧上书皇太极,表示接受条款,并公开表示:“自(崇德二年)正月三十以前则为明朝之臣子,正月三十以后则为大清之臣子。”但是对于投降条款中的清兵征明时要求朝鲜出兵之事,李倧仍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