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之前抢先夺取首都,控制战后波兰政局,于 8 月 1 日 下午 5 时发动代号为“风暴”的起义,起义者约 4 万余人,但仅有十分之一 的人拥有武器,波兰工人党和人民军部队随后也参加起义。8 月 4 日德军在 轰炸机和重炮的掩护下开始组织反攻,华沙军民利用路障和街垒,依靠简陋 的武器进行英勇战斗。8 月 5 日,起义遍及全城。盟国空军曾予支援,9 月 15 日,苏军一度度过维斯瓦河,但未进一步采取有力支援行动。德军利用武 器装备的优势,终于全面突破起义军防线。9 月 29 日波尔-卡莫洛夫斯基与 德军讨论停战条件,10 月 2 日签署停战协议,起义失败。起义军在战斗中阵 亡 1.5 万人,伤 2.5 万人;18 万华沙市民丧生。德军披击毙 1 万人,7000 人失踪,9000 人受伤。
华中大反攻 *华中抗日根据地军民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而实施的战略 反攻。1945 年 8 月 9 日起,该区抗日军民在陈毅等指挥下,分别向长江两岸, 津浦铁路南段、平汉铁路南段、粤汉铁路北段、陇海铁路东段及沪宁、沪杭 甬、浙赣、淮南等铁路线广大地区进攻。至 9 月 2 日,解放县城 32 座,重要 集镇 400 余个,歼日伪军 2.4 万余人。其后,继续对拒降的日伪军进攻,发 动*两淮战役、*泰兴战役、*如皋战役、*盐城战役、*高邮战役等,解放了在 南京、太湖、天目山之间的江南广大地区,并使江北的各解放区基本连成一 片。
华中方面军 日本侵华陆军在上海、南京等地作战的战略战役军团。 1937 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日本政府认为,要迫使中国国民政府投降,必 须加强在华中地区的作战。同年 10 月初,日军参谋本部决定将主要进攻方向 从华北移向上海方面。11 月 7 日下达编组命令,由*松井石根任司令官,塚 田攻任参谋长。下辖上海派遣军、第十军和第三飞行团,共 9 个师团另两个 支队。曾实施淞沪会战和进行南京大屠杀。1938 年 2 月 14 日日本大本营下 达组建华中派遣军的命令,同时撤销华中方面军、上海派遣军和第十军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