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辉(1895—1976)中国将领,字自乾。/二^8,墈?书.惘¢ \追,最.歆¢章?踕?保定军校毕业。曾任川军第 九师师长、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军军长、四川省政府主席、川康边防总指挥。 1936 年授中将衔。抗日战争爆发后授中将加上将衔,并任西康省政府主席, 反对蒋介石消除异己的方针。1938 年夏与中共代表董必武等在成都会晤。 1941 年与朱蕴山等在成都成立“唯民社”,主张团结抗日,反对独裁。皖南 事变后在重庆与周恩来进行联系,设秘密电台与延安通报,1944 年参加民 盟。抗战胜利后,拒绝参加内战。190 年 6 月与*邓锡侯等在彭县通电起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林业部长、国防委员会委员、民革中央常委。
刘汝明(1895—1975)中国将领。字子亮。行伍出身。曾任冯玉祥西北 军军长。九·一八事变后,任国民政府军暂编第二师师长,率部参加长城抗 战。1936 年授中将衔。同年 6 月任察哈尔政府主席兼全省保安司令。抗日战 争爆发后,任第二十八军团军团长兼第六十八军军长。1939 年 1 月任第二集 团军副总司令。1943 年率部参加平绥战役,升任第二集团军总司令。1945 年夏兼任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l^u\o¨l.a\b+o*o+k′.¨c!o^m?抗战胜利后,曾任京沪杭警备副总司令,大 陆解放前夕去台湾。1952 年退役。著有《刘汝明回忆录》。
刘伯承(1892—1986)中国将领。原名明昭。重庆将卉学堂毕业。1926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 年参加领导南昌起义。1930 年毕业于苏联伏龙芝军 事学院。曾任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校长兼政委、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长, 参加领导反“围剿”和长征。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 师长,率部东渡黄河,在华北前线组织所部进行了夜袭阳明堡、设伏七亘村 等战斗。1938 年后与政委*邓小平等组织指挥长生口、神头岭、刘伯承响堂 铺等战斗,重创日军。后又取得了晋东南反“九路围攻”和冀南反十一路“扫 荡”的胜利,创建了晋冀豫抗日根据地。同时,正确贯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方针,对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磨擦展开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1940 年 组织部队参加*百团大战,破击正太、平汉、白晋、同蒲等铁路交通线,挫败 了日军分割和封锁抗日根据地的“囚笼”政策。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领导根 据地军民粉碎日军的“蚕食”和“扫荡”,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根据地。*珊¢叭/墈¢书,惘+ ′勉·沸/岳`独?1945 年 8 月指挥所部参加对日大反攻。解放战争时期任第二野战军司令员。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首任院长、人民革命军事 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军委训练总监部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副 主席。1955 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刘茂恩(1898—1981)中国将领。字书霖。保定军校毕业。曾任国民政 府鄂豫皖边区“剿总”总司令。1934 年率部阻截*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翌 年授中将衔。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十三军团军团长,率部开往石家庄,参加* 忻口战役。1939 年 2 月任第五集团军副总司令,同年 10 月升任第十四集团 军总司令,率部与日军激战于安泽、浮山、晋城、阳城一带。1941 年率部参 加中条山战役。1944 年任河南省政府主席兼省警备总司令。l945 年 8 月任第 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抗战胜利后,任徐州“剿总”司令部政务委员会常委。 大陆解放前夕去台湾,曾任台湾当局“总统府”战略顾问。
刘郁芬(1886—1943)汉奸。字兰江。保定军校毕业。曾任冯玉祥部驻 甘军总司令。1928 年后历任国民政府军第二集团军第七路军总指挥、国民政 府军事委员会委员、甘肃省政府主席。九·一八事变后,任陕甘青宁四省“剿 总”总司令,参加反共军事“围剿&